台美合作 直擊超新星爆炸瞬間台美合作 直擊超新星爆炸瞬間 【中國時報 閻紀宇、李宗祐綜合報導】 超新星爆炸是宇宙中最壯麗的景觀之一,天文學家早在四十年前就預測爆炸瞬間會產生數分鐘長的「X光爆」,但一直無法以觀測佐證。這項理論在今年一月九日得到證實,台灣清大天文研究所副教授江國興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索德柏格,各自利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褐雨燕」(Swift)太空望遠鏡觀測資料,首度發現了令天文學界大感振奮的奇觀。 索德柏格(Alicia Soderberg)深知這項發現意義極重大,立刻發起一項跨國合作的後續觀測與計算計畫,並邀請江國興參與。 此外,整個計畫動用當今最先進的望遠鏡,包括哈伯太空望遠鏡、錢卓X光太空望遠鏡、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特大電波望遠鏡陣列(VLA)、夏威夷北雙子星與凱克一號天文望遠鏡等。研究論文刊登於最新一期的英國《自然》周刊。 這場超新星爆炸發生在距離地球約九千萬光年的「山貓座」(Lynx)「NGC 2770」螺旋星系,主角「SN 2008D」是典型的「IBC型」超新星。索德柏格與同事原本用「褐雨燕」觀測「NGC 2770」的另一顆超新星「SN2007uy」,但格林威治時間一月九日十三時卅三分,他們發現鄰近位置爆發出一陣極強烈的X光,持續約五分鐘,立刻判斷是一場超新星爆炸,自己在爆炸瞬間躬逢其盛。索德柏格說:「我中了天文學界的樂透頭彩。」 江國興則指出,此次觀測到的現象完全符合由超新星事件爆發瞬間產生震波,進而引發X光爆的理論。研究團隊從此次觀測過程未發現伽瑪射線爆,推論這次超新星事件「掛掉」的星體應是一顆小質量(小於八個太陽質量)恆星。 過去天文學家對爆炸瞬間的X光爆始終緣慳一面,因此「SN2008D」彌足珍貴。索德柏格推測,它爆炸前的質量約為太陽的廿倍,表面溫度可能高達攝氏兩萬八千度,經常爆發強勁的恆星風,耗損大量質量。「SN 2008D」的生命大概只有數百萬年,是一顆變化劇烈、英年早逝的恆星。 「SN 2008D」的觀測經驗千載難逢,讓天文學家更加瞭解超新星的奧祕。不過未來的觀星者不必再乞靈於運氣,一系列新一代的X光望遠鏡陸續進入規畫製造階段,將為天文學家開拓視野,揭露更多超新星的X光爆發過程。索德柏格說:「整個超新星研究領域都將改觀。」
2
留言列表